太阳集团tcy8722网站是太阳集团网址8722重点建设的骨干学院之一。学院历史可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以清华大学石油系为基础成立的油气储运教研室和力学教研室,1995年成立建筑工程系,1999年成立储运工程系,2001年成立太阳集团tcy8722网站。学院下设5个教学系;建有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博士点授权点,2个博士后流动站;建有3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专业型硕士学位授权点;建有5个本科专业,2个国家一流专业,1个山东省一流专业,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山东省特色专业。油气储运学科(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为国家重点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第4轮、第5轮全国学科评估结果均为A+;工程力学为山东省重点学科。
学院拥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山东省重点实验室、3个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1个山东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1个山东省高等学校实验室、1个山东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1个山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山东省特色人才培养平台、2个青岛市重点实验室、2个青岛市工程研究中心、1个青岛市海洋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3个中石油集团公司重点实验室分室。
学院教学科研体系完备,坚持产学研结合,几十年来积累了丰富教学科研的成果,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学院1项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参与1项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8项成果获山东省教学成果奖;学院4门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课程入选国家级精品课, 6门课程入选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8门课程入选山东省精品课,3门课程入选山东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6门课程入选山东省优质研究生课程,5门课入选山东省研究生教学案例库;3部教材获山东省优秀教材或一流教材;学院9篇论文获得山东省优秀博士论文,15篇论文获评山东省优秀硕士论文。
近五年,学院新增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基金委重点基金,新增国家重点研发课题、子课题17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7项,获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39项(含2项杰出青年基金);2024年到位科研经费突破8000万元;累计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29项,累计发表三大检索论文14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80余项。
学院现有教职工137人;其中专任教师104人,教授25人,副教授52人,高级职称比例达到73%,博士学位比例达到89%,有半年以上国(境)外访学经历比例达到50%。学院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支持计划人才1人,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1人,海外博士后专项计划2人,泰山学者特聘专家1人,山东省杰青2人,山东省海外优青4人,泰山学者青年专家3人,闽江学者1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人层次人才1人,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3人,青岛市教学名师1人,5人入选学校光华学者。
学院在校本科生1480余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近600人,博士研究生150余人。学院1班级获全国先进班集体,1宿舍获团中央“中国大学生百炼之星”标兵寝室,1团队获全国“小平科技创新团队”,1研究生党支部入选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1研究生党支部入选山东高校“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创建单位,10余个班级获山东省先进班集体。学院连续9次承办全国大学生油气储运工程设计技能大赛,学院大学生年均获得“挑战杯”等学科竞赛省级以上奖励40余项。学院累计培养20000余名本硕博毕业生,建院以来连续23年保持学生就业率90%以上。
学院坚持开放办学,加强国内、国际合作,与国内数十家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20余个,企事业在学院设立奖学金年均20万元。学院与美国塔尔萨大学、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卡尔加里大学、里贾纳大学、澳大利亚科廷大学、挪威科技大学、俄罗斯古勃金大学等高校以及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挪威康士伯集团等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学院拥有2个CSC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2个科技部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培育)项目、2个人社部外国专家项目、1个山东省“外专双百计划”平台,师生出国出境交流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
立本求新,与时俱进。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太阳集团tcy8722网站办学水平逐步提高,学科专业融合发展。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学院将继续坚持“特色立院、学术强院、人才兴院”之战略,加强内涵发展,提高实力水平,努力将学院建成“油气储运工程一流、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研究型学院,成为能源转型的新增长点。”
一、历史沿革
●1953年,以清华大学石油系为基础,成立国内第一个油气储运教学实验室——北京石油学院油气储运教学实验室;
●1953年,成立北京石油学院力学教研室;
●1986年,成立华东石油学院工业与民用建筑教研室;
●1995年,由石油天然气储运工程、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2个本科专业和工程测量1个专科专业组成建筑工程系;
●1999年,由油气储运教研室和热能工程教研室合并而成储运工程系,由工民建教研室、力学教研室、建筑规划设计院组成建筑工程系;
●2001年,储运工程系、工程力学系、建筑工程系、热能工程系组成新的太阳集团tcy8722网站;
●2008年,建筑系成立;
●2010年,燃气工程系成立。
●2019年,能动工程系划入新能源学院。
二、学科专业
★国家“双一流”学科: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储运工程)
★国家重点学科:油气储运工程
★山东省重点学科:力学
★博士后流动站: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力学
★一级博士点:力学
★二级博士点:油气储运工程、岩土力学与工程
★学术型硕士学位授予权:油气储运工程、力学、土木工程
★专业型硕士学位授予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土木水利、
★国家一流专业:油气储运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山东省一流专业:建筑学(5年制)
★国家级特色专业:油气储运工程
★山东省特色专业:油气储运工程
★本科专业:油气储运工程、工程力学、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原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建筑学(5年制)
三、教学科研平台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油气储运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油气储运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山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油气储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山东省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油气储运安全重点实验室
■山东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油气储运工程重点实验室
■山东省高等学校实验室:智能管道运输工程实验室
■山东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油气工程力学重点实验室
■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海洋能源岩土工程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健康环境与低碳能源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参与)、工业危化品储运及本质化安全(参与)
■山东省特色人才培养平台:智能管道运输产业学院、力学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学科
■青岛市重点实验室:青岛市环海油气储运技术重点实验室、青岛市海洋能源岩土工程重点实验室
■青岛市工程研究中心:青岛市虚拟现实技术工程研究中心、青岛市油气装备安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中石油重点实验室分室:储气库钻采工程研究室、重气输送与液化天然气技术研究室、高效分离技术研究室
■青岛市海洋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青岛市海洋能源装备防灾减灾工程技术协同
四、教学成果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问行业发展建专业——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的建设与实践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基于“求真”育人理念的实践教学综合改革与实践(参与)
▲山东省教学成果奖:
问行业发展建专业——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的建设与实践(山东省教学一等奖)
油气储运专业“工程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山东省教学二等奖)
“油库设计与管理”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面向国家能源战略需求的石油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山东省教学二等奖)
多学科多主体深度交叉融合培养引领油气储运行业发展的工程创新人才(山东省教学二等奖)
能源强国战略背景下油气储运研究生创新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山东省教学一等奖)
基于“求真”育人理念的实践教学综合改革与实践(参与)(山东省教学特等奖)
面向国家能源战略需求的石油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参与)(山东省教学一等奖)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油库设计与管理、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油气集输、钢结构原理
▲国家级精品课:油库设计与管理(网络教育)
▲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油气集输、建筑解析与空间体验虚拟仿真实验、输气管道设计与管理、工程力学、建筑设计(6-2)
▲山东省精品课:油库设计与管理、油气集输、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工程力学、建筑施工、建筑材料、工程监理概论、城市燃气输配(网络教育)、智能化管道技术(精品)
▲山东省优质研究生课程:油气水多相管流、工程力学中的张量分析、现代油气储运工程、多相分离理论与技术、结构断裂与疲劳、智能化管道技术
▲山东省研究生教学案例库:高等土力学、油气储运系统工程、风险分析与安全评价、土木工程数值试验、油气储运工程校内实训
▲山东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油库设计与管理、工程力学、油气集输
▲山东省优秀教材、一流教材:油气集输与矿场加工、油气储运施工、输气管道设计与管理
▲山东省优秀博士论文:
夹层盐岩体中储气库围岩变形规律及安全性研究(王同涛,指导教师闫相祯)
低温状态下甲烷燃烧化学动力学特性研究(崔淦,指导教师李自力)
微/纳米复合降凝剂改善蜡油体系流变性机理研究(姚博,指导教师李传宪)
超临界CO2管道泄漏扩散特性及定量风险评估研究(滕霖,指导教师李玉星)
管道内水合物颗粒聚集和膜生长沉积特性研究(宋光春, 指导教师李玉星)
多元烷烃低温成核与超声速凝结/结晶机理(边江、指导教师曹学文)
基于裂纹尖端张开角的天然气管道止裂控制基础研究(甄莹、指导教师曹宇光)
基于显微CT的X65管线钢CO2腐蚀产物膜形成演化机理及保护性能研究(王财林、指导教师李玉星)
磁性纳米流体驱油过程的固-液和液-液界面的力学研究(窦晓晓、指导教师刘建林)
(数据截止2025年3月)
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西路66号
邮编:266580 电话及传真:0532-86981822
电子邮箱:panzhenghong@upc.edu.cn